媽咪問大姨
大姨說他有這套書
市圖也有喔
漢聲雜誌社2007/2/13
我第一眼看見: 家
我第一眼看見: 顏色
我第一眼看見: 數數兒
http://www.greenbook.com.tw/lakeis/model_books_temp3.cfm?book_no=2665000289176
「我第一眼看見」包含十六項幼教基本認知概念
「我第一眼看見」是專為二到六歲學齡前幼兒發展認知的概念而設計的叢書。由於幼兒的視覺經驗在學習上起極重要的作用,製作這套書的英國DK出版社特別運用高傳真攝影和印刷技術,把各種生活物品帶到眼前,造成令孩子驚奇的紙上立體世界。相信孩子「第一眼看見」這套書,就會深深喜愛上它。「我第一眼看見」叢書共十六冊,含括十六項幼教基本認知概念:聲音、摸一摸、顏色、大小、形狀、分類、數字、時間、四季、衣物、家、數數兒、買東西、相反、自然、會動的東西。
皮亞傑談幼兒再「運思前期」的認知特徵
瑞士著名的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,把二到六歲幼兒歸為一升階段中的「運思前期」。這時期中的孩子不具備抽象思考能力,必須從頓具體事務的體驗和實際操作中學習。譬如說,你告訴孩子樹皮是「粗粗的」,如果他沒有摸過樹皮,那麼,「粗粗的」語言對他便是抽象而無意義的;要等他親手摸過,才瞭解所謂「粗粗的」是什麼感覺,並學到這個語言概念。同時「運思前期」階段的幼兒也處於「自我中心觀」中─完全用自己的觀點解釋、判斷每件事務。所以,引導幼兒發展認知能力,絕不能採強迫灌輸手段,否則會得到「揠苗助長」的反效果;最好在自然情境下,讓他自己去體驗、觀察並建購起認知的概念,如此學到的知識,才是對他一生有益的知識。「我第一眼看見」叢書就是特別針對幼兒的「運思前期」學習特徵而設計、製作的。
十六項幼兒認知概念主題依階梯性順序編排
幼兒的學習歷程是:從自我出發,先有對具體事務的感官感受,然後才歸納出抽象認知概念;先認識身邊較親近的家庭事務,然後才逐漸擴充到加以外的大世界。「我第一眼看見」便是依幼兒發展歷程安排的。全套書十六冊的第一本是「聲音」。在幼兒感官領域中是發展最早、最敏感的一項。早在胎兒期,孩子就已經在母腹中開始傾聽母親的心跳聲。因此,叢書十六冊由聽覺的「聲音」開始,接著由處覺得「摸一摸」、視覺的「顏色」漸漸發展「大小」和「形狀」等概念,進而用這些概念來「分類」;然後由身邊事物誘導孩子發展較抽象的概念如「數字」、「時間」……接下來,由認識「家」出發,走到社區「買東西」,再走到「自然」裡去認識各種生命;最後,去認識海、陸、空中形形色色「會動的東西」。
「媽媽手冊」交你如何使用這套親子叢書
對沒有認字能力的學齡前幼兒而言,「我第一眼看見」可能是他生平所擁有的第一套叢書,而這套書也必須與父母親一起閱讀,才能達到充分的學習效果。假使父母只是把書中文字機械式的草草讀給孩子聽,他會在枯燥的學習氣氛下,喪失對書本的興趣;相反的,如果父母抱著孩子一起看書,用親切的語言配合書中圖片進行講解,甚至找出與書中圖片相關的實物,與孩子一起去觀察、操作、玩耍,那麼,孩子不但學得好、學得快,也會發展成一生愛好書本的人。為使父母能良好的運用這套書親子叢書,我們特別製作這本「媽媽手冊」。其中包括實六本書的主題分析和逐頁分析,有助你生動而有效的使用書中素材,持續引發孩子的學習熱忱,並使這套書的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。所以,請您在使用每一本書之前,務必先讀一讀手冊中相關介紹,如此更能與孩子快樂的享受此書。
「我第一眼看見」給孩子一生受用不盡的學習經驗
善用這套書,孩子會認識許多東西和它們的名稱,並獲得良好的認知概念。孩子在學習認知的過程中,不知不覺發展了觀察力、思考力和邏輯能力,這也是他一生學習的基礎能力。在閱讀此書時,因為父母不斷用語言交談,孩子學習新字彙,發展出良好語言溝通能力,相對他的社會能力有很大的幫助。在逐圖、逐字的反覆閱讀中,即使是二到六歲的學齡前幼兒,也能在熟悉自行後,漸漸的會認字了。紮下深厚認知概念基礎的孩子,具備我們所謂的耳聰目明。這種聰明在近程方面,能使他在入學後迅速適應各種知識與社會化的生活;在遠程方面,則能使他在人生舞台上扮演自信、積極、善於掌握生活和開創未來的角色。
- Jan 13 Sat 2007 09:18
我第一眼看見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